【学生活动】守千年文脉,焕时代生机:勉县武侯墓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之路
为深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活化利用的创新实践,金沙9001w以诚为本汉中调研团队近日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勉县武侯墓开展实地调研。团队聚焦文物保护、客源拓展、差异化发展及文化活化利用等核心议题,与景区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探寻这座承载着三国智慧与后世敬仰的历史遗迹在新时代的守护与创新之道。
负责人强调,武侯墓保护涉及墓冢、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多个层面,每项保护均需针对性专业方案与持续投入,这是守护历史根脉的基础。目前游客主要来自西安及周边四川、甘肃等邻近省市,客源相对集中,景区计划通过策划特色文化活动和优惠政策提升知名度与吸引力。相较于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墓在区位、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储备上存在明显差距,未来需加大关键领域投入。负责人明确定位:虽同属诸葛亮文化IP,但不与成都武侯祠直接比较,而是聚焦打造诸葛亮真身葬地的历史本真性与宁静肃穆的谒陵氛围,形成差异化优势。
近三年,景区以核心非遗“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诸葛亮活动”为基础,积极引入汉中及周边区域体验性强的省市级非遗项目,大力推行“非遗进景区”活动,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年轻受众的重要桥梁。通过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与景区专业研学导师的引导,这些丰富的非遗文化被深度融入研学课程中。研学团队在导师带领下,亲身参与、体验非遗技艺与文化内涵,使古老的非遗在互动实践中焕发新生,有效传播给更广泛、更年轻的受众群体。“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展示文物,更是要让文化‘活’起来,特别是吸引年轻人来感受、理解和热爱这份传承。”负责人强调。
从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精心守护,到对客源市场的开拓与精准定位思考;从直面挑战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到将非遗活化融入研学体验、拥抱年轻群体,勉县武侯墓的实践展现了一条在坚守中求创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之路。这份答卷,不仅关乎一座千年墓冢的存续,更体现了当代人对如何让历史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深刻思考与不懈探索。
团队合影
思蜀亭牌匾
活动现场